6月5日,市民刘琨驱车来到位于兴庆区通贵乡的通贵农产品展销中心,琳琅满目的货品令他目不暇接,了解品尝后,“通贵五宝”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当地农产品的绿色、精致和健康。
近年来,通贵乡整合老豆腐、胡麻油、蟹田米、石磨面、菟丝子5种优质产品,以一村一品方式打造“通贵五宝”特色品牌,推动原字号“土特产”向“通字号”制成品转变,打造多元组合、产业共融、业态相生的乡村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。
6月5日一大早,通贵村老油坊的工人们便进入工作状态,伴随着机器“嗡嗡”运转,炒熟的胡麻经过研磨、压榨等工序,胡麻油的香味逐渐溢满了整座油坊。
去年,通贵村将村里的闲置营业房盘活,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打造老油坊,采用“前店后厂”模式经营。前面的店铺除了销售,还设置了农具展示和农耕体验区,让外来的市民游客了解和感受乡村变迁。后面的厂房则分为筛选区、翻炒区、研磨区、压榨区等,展示生产胡麻油的全过程,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0万元收入。
为了扩大品牌效应,通贵村将目光投向了电商直播领域,通过真实、接地气的短视频引流进行直播销售。如今,参观、研学团队常常来老油坊开展活动,逢年过节,胡麻油更是供不应求。“我们正准备提升产品层次、增加产品附加值,再通过电商直播把品牌做大做强,把家乡味卖到全国去。”通贵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梅琴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凌晨两点便开始一天的忙碌,对于通西村村民段伏贵来说是家常便饭。泡豆、磨浆、点浆、压块等多个制作环节的精益求精,造就了“通西老豆腐”的美名。
段伏贵告诉记者,自己的童年就是在爷爷卖豆腐的吆喝声中度过的,长大后他选择了做厨师,一个月能挣5000元的工资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听到几位顾客在谈论“通西老豆腐”的美味,经过市场调查后,便决定返乡创业,现在每天能销售2000公斤豆腐,节假日OB欧宝江南生意更好。
如今,段伏贵还和村里其他几家豆腐生产户结成了产销联盟,与一些农贸市场和店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从小作坊到加工厂,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握指成拳”,在他看来,这就是村里人的“致富密码”。
“我们将继续在强链补链上下功夫,把去年建成的豆腐文化产业园打造成集乡村旅游、豆腐餐饮、参观体验、游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。”通西村驻村彭晓丹说,村里会与村民共同努力,把豆腐产业的文章越写越长。
今年,通北村流转村民400亩土地,开启了稻田养蟹模式,不仅实现一水两用、一地双收,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,还将通过建库房和车间,产出营养丰富、绿色安全的“稻田蟹”和“蟹田米”,预计可带动60户村民就业增收。
黑小麦具有耐寒抗冻、返青快、抗病虫害、高营养、高滋补等特点,看中了它的市场前景,通南村工作人员、种植大户一行人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察学习,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引进了黑小麦特色品种,由两个合作社负责种植,成熟后将运到村上的石磨面粉厂进行加工再对外销售,能为30余名村民提供运输、包装等就业岗位。同时,通南村还瞄准菟丝子药用价值高、经济效益好、市场前景广阔等优势,鼓励村民种植菟丝子,引进先进的种、管、收设备,与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,为丰产丰收打下基础。
村民马昂是通贵村老油坊的技术骨干,他每天严格把控油品质量,听到顾客说“清亮飘香,品质特别好”时就充满了成就感。“工作就在家门口,每月还有六千多元的收入,很不错。”马昂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。
52岁的村民杨金红在通西村豆腐文化产业园工作,每月能收入三四千元。和她一起的还有六七位邻居,大家在技术人员的培训下都有了一技之长。
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落地生根,一位位村民在家门口的岗位上增收致富,“通贵五宝”以小产业带动大发展,乡村振兴的希望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变得更加美好。(记者肖梦琪文/图)
地址: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: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
Copyright © 2002-2024 OB欧宝·(CHINA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 备案号:渝ICP备20220051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