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4月30日,沪、深、北3家证券交易所共5327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。数据显示,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持续修复,内生动能不断集聚,回报能力稳步提升,多项指标积极向好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2023年,全市场532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.69万亿元,同比增长0.86%,实现净利润5.71万亿元。其中,沪深主板、科创板上市公司全年分别实现营收67.27万亿元、1.39万亿元,实现净利润5.39万亿元、0.07万亿元。
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,2023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整体情况显示,我国经济在面临挑战的同时,具备了应对和适应变化的能力,展现出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吸引力。
2023年,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,367家公司扭亏为盈,2381家盈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,658家盈利公司增幅超100%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,全市场盈利公司占比73.3%。剔除金融行业,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收63.54万亿元、净利润3.22万亿元。
从竞争力和盈利质量看,2023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整体销售净利率为5.06%,整体净资产收益率(ROE)为7.7%。2023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57.8%,同比下降0.41个百分点。2023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总体现金流状况进一步改善,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.44万亿元,同比增长9.11%,OB欧宝江南为净利润的2倍,整体营业现金比率为10.14%。
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,A股上市公司分红能力及意愿稳步提升。截至目前,已有38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3年现金分红方案,占全部盈利公司的92%,100余家公司上市以来首次现金分红。从金额上看,合计现金分红金额达2.24万亿元,比上年有小幅增长。274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10亿元,30家公司超百亿元。从分红比例来看,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达36.94%,121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%。从分红频率来看,254家公司披露2023年季度、半年度分红方案,家数比上年有显著增长,现金分红稳定性、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不断加强。
田利辉表示,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总额超2.2万亿元,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馈和资本市场的吸引力。分红总金额相比前一年度有显著增长,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,有更多资金用于回馈投资者。
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与公司研发资金投入密切相关。田利辉认为,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连续3年破万亿元,显示出对创新和研发的重视,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长期可持续发展。
数据显示,上市公司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合计1.6万亿元,整体研发强度达2.21%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0.77万亿元,在研发投入前100家公司中占据61席。民营上市公司持续迸发创新活力,整体研发强度达3.75%,高于市场平均水平。
沪市主板公司2023年合计研发支出近9000亿元,同比增长5%,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。其中,138家公司研发支出超10亿元,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,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%;航空装备、电力、通信服务等行业研发支出增速超30%。高研发投入带动新兴产业涌现与传统产业转型齐头并进、互融互促,有利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,支持未来产业布局。
深市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400亿元,同比增长11.1%。4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%,1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。战略性新兴行业持续发力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投入分别为2112.79亿元、901.43亿元、465.41亿元,同比增长6.37%、41.18%、11.71%。
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,研发投入总额上升,表明上市公司对核心技术、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。
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挑战,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,研发投入连创新高,创新成果屡获突破。2023年,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1561.2亿元,同比增长14.3%,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.2%,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3年超20%。截至2023年末,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,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超三成。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,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。
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前沿技术,布局未来产业,培育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传统行业公司积极运用新技术实施改造提升,向“新”发展。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,分析2023年年报,盈利增长较快的公司,主要集中在科技行业。此外,受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带动,多数相关公司也都实现了较好的盈利增长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已超过50%,带动了锂电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的发展。
当前,上市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。截至2023年底,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1305家,比上年增加94家,涵盖数字产业化领域的4个大类,主要分布在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。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,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9.05万亿元、净利润0.47万亿元。
沪市主板一批新兴制造、现代服务业公司数量呈现跃迁式增长。近10年来,机械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125家;医药生物行业由62家增至109家;汽车行业由42家增至114家;电力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87家;电子行业由26家增至71家;通信行业由14家增至29家。相关行业公司收入、利润、市值占沪市主板实体企业的比重分别大幅提升5个、10个、10个百分点。重点产业链加速汇聚,从无到有,由点及面,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。
作为深市优势产业,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保持高景气,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240.52亿元,实现净利润499.81亿元,同比增长17.32%、22.32%。以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“新三样”持续走俏,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。2023年,深市“新三样”相关上市公司海外收入达3500亿元,同比增长25.46%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4 OB欧宝·(CHINA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 备案号:渝ICP备2022005106号-1